Icarus

Salt Of The Earth - The Rolling Stones

這是一篇疑惑了半年還在想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的表白帖

 

 

        @mockmockmock   @mockmockmock  @mockmockmock 

      (據說口罩老師對「三」有執念,那就依然艾特您三次XDD)

 

       這一回,在熬了將近三個月才終於交了報告後,轉頭的第一件事是抽出了《鹽的故事》。咿呀,畢竟,口罩老師發的糖滋味最豐富!好喜歡~

      《鹽的故事》是夕陽紅,別的不說,光是「相伴相隨幾十年就過去了」這一點,就已經讓我心軟,何況,溫柔的口罩老師為他們的後半生選了一條很好的路,雖是去國離鄉,但也仍是承襲著「偽裝」的設定一生都在為國為家。

       坦白一件事——在不了解口罩老師的文風之前,看到《別日何易》這樣的題目,我是拒絕的。可是,口罩老師真的溫柔極了,《別日何易》裡頭的樓誠是蓬蓬勃勃的兩把火把,遼源了整個歐洲再一路燒回中國,到了《鹽的故事》,樓誠又像是壁爐裡的火了。

       其實我有點怕看原劇時間線以後的故事,因為這避不可免地總要讓人想起火車站的別離——倒下的大姐,一面哀嚎著一面被火車拉扯走的小弟,還有非常傷心又無措的樓誠。作為全劇最明亮溫馨的一條線,「家」到底還是在結尾處被生生扯斷了,真·別日何易!所以,即便是溫柔的口罩老師,在負責講“會日難”部分的《鹽的故事》的開頭,也讓我們從一張仇十洲的仕女圖里緬懷了大姐,「夢中未必丹青見,人間久別不成悲」,哎,大姐啊大姐!

       好在,久別之後有重逢。

       如果說,《別日何易》是「我們如何做伴侶」的故事,那麼《鹽的故事》大概就是「我們如何做長輩」的故事吧!說句離題的話,前些日子一位我很尊敬的長輩,在私底下跟我聊天時很痛心地說,到了我這一代人,已經很少能再遇到很好的長輩了。所以,回過頭來再看口罩老師的行文安排,讓明家人的重逢從兩代人在異國他鄉的特殊時期開始,真的很感動也很喜歡。畢竟,「血緣」一直都是親情最直接又直白的傳承呀~(當然,我所說的「血緣」是突破了生物意義上的情感血緣啦~)所以,特別喜歡看樓誠二人與維夏之間的互動——

       體貼入微的長輩,會毫不分說地帶著小的下館子、逛大都會、聽歌劇(其實應該帶維夏去看瓦格納嘛!就像當初帶著他爸爸那樣!瓦格納也不是那麼【】的!)、看電影、並排癱在沙發上架著腿喝酒,這樣的長輩,真是可愛極了!

       心細如髮的長輩,會計較每一次的見面時間,會起一大早穿過半座城去買好食材在家等待,會從小的的每一句話里準確得知家裡人的好好壞壞,會預先替小的把禮物準備好——手套圍巾的顏色竟然都想得周全地準備了一樣的!甚至還記得他們的弟弟,喜歡防水的皮手套,曾經的鞋碼是43號。(而我最喜歡的禮物是他們送給弟弟的手錶,作為曾經是三兄弟甩鍋背鍋的不二道具,現在又變成了說不定能派上什麼用處的東西,這實在是太戳我的點了!)他們是會對小的說“我們同氣連枝”的那種長輩呀!

       然而,他們終究還是隔了幾十年未見的長輩,即便有理所當然的熟悉和親切,在接過全家福照片時手卻不免是顫抖的、微涼的。明樓說,他第一次聽到維夏名字的時候,就想什麼時候有機會跟他喝一杯了——四月維夏與山有嘉卉,真想知道他們聽到孩子們的名字時,心裡的感覺呀!等到終於能喝這杯酒,維夏竟然比他爸爸和哥哥們分開的時候還要大了。而到了故事結尾維夏和長輩們的再次相見,竟然又過去了八年。這「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的人生啊!

       幸好能有這樣的長輩,幸好,幸好!

 

       特別喜歡口罩老師筆下的樓誠,很深情,很洗練,也很高貴,以及,很有智慧(各種意義上的!)。記得口罩老師說過,她心目中的樓誠氣質,是“戮力上國,流惠下民”,這個形容真是好極了!

       一直很喜歡尼采在《瓦格納在拜洛伊特》一文裡說的,事件要成其偉大,必須同時具備成事者的偉大官能和受事者的偉大官能。事件本身無所謂偉大,哪怕是整個星座消失,民族毀滅,幅員遼闊的國家創建,雷霆萬鈞、損失慘重的戰爭爆發:歷史和風吹拂在凡此種種之上,猶如吹拂開飄絮游絲。而弱者輕賤,將生命懸於草莖,自笑其飄搖於草上。在我心裡面,樓誠都是具備偉大官能的成事者,所以在《別日何易》裡,明誠可以很篤定地說:「我要什麼樣的世界,那我就去建設它。」而到了《鹽的故事》裡,明樓同樣可以很篤定地告訴晚輩:

       「會說假話有什麼好?要是說真話和說假話能達到一個目的,謊言有什麼好處?謊言是沒有力量的,它只能勉強說是一種策略,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是。」

       「沒人能預知未來。但我一直相信,如果控制了過程,結局就是寫定的,我們只需等待它到來的那一天。」

       噫吁戲,樓誠啊!

       也還記得,口罩老師說,她認定樓誠是世界人,所以他們的一生都在發光發熱~於是,困惑了我大半年的問題或許可以提出來了:為什麼《鹽的故事》有這樣一個題目?

       雖然維夏跟樓誠一見面就一直都在吃吃喝喝沒錯啦,雖然樓誠吃的鹽比長樂嘉卉吃的米還多所以知道可以刻個蘿蔔章好結婚沒錯啦,但是,這應該不是拿來作為標題的原因吧哈哈~口罩老師自己給出的解釋是:

     「愛是什麼呢?我覺得是糖霜,是奶油,是一切的錦上添花,但也可以是水,是糧食,是那一點鹽。」

       所以,那一點鹽所代表的愛,又是什麼?

       這個問題,真的困擾了我特別久!!!從口罩老師一開始更新的時候就很想問這個問題了,奈何一方面作為一個羞澀的不合格的讀者,一直都不敢問(我知道我這個人很奇怪啦((((另一方面,則是覺得這個問題本身是有趣的,我其實還蠻享受為之困擾的感覺啦~(嗯,我真的是個奇怪的人((((

       咳咳,扯回來~口罩老師說,樓誠是“戮力上國流惠下民”的世界人,這倒提醒了我,在希伯來文學中,能防止世界被腐化的鹽似乎一直被比喻為智慧;上帝在《聖經》裡叫他的子民要做地上的鹽;紀德也寫過,鹽就是大地的鹹味,為了這點鹹味他死可瞑目;而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也說過,如果鹽失去了鹹味,還有什麼可以補償的呢……當然,這是我個人不負責任的一個猜測和聯想而已,我只是覺得,樓誠就像是「地上的鹽」,不管他們是怎樣的身份,他們都是善良而偉大的人,是可以推動這個世界往前哪怕一點點的人,是永遠心懷慈悲的有愛的人——樓總是去德國口袋裡都要揣好些糖果的人呀!

       唉……

       真的太喜歡《別日何易》和《鹽的故事》,特別謝謝口罩老師拼盡所有可能性地給了他們這樣一個老去的結局,還能讓他們在孩子們的包圍中、在悠長響亮的鴿哨聲中,一起推開了一扇家門。

       儘管別日何易會日難,但能相聚,總歸是好的事情。

       此時此刻,讓我假裝可以跟樓誠碰個杯,然後飲盡杯中酒!

       Let’s drink to the hard working people

       Let’s think of the lowly of birth

       Spare a thought for the rag taggy people

       Let’s drink to the salt of the earth

       Let’s drink to the two thousand million

       Let’s think of the humble of birth

       Let’s drink to the salt of the earth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最後的最後——能愛樓誠,真的是太好啦!

 

 

       愿口罩老師一切都好!


评论(28)

热度(135)

  1. 共1人收藏了此音乐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